航天重工是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公司(簡稱“航天三江”)控股子公司。航天三江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
航天重工秉承航天科工“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企業使命,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傳承和發揚航天精神,依托先進的軍工技術,為國家打造重型裝備領域的“大國重器”。
“CASIC”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英文名稱縮寫,紅色字母“A”變化為地球軌道的形象,既體現航天的行業特征,又寓意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及全體員工良好的精神風貌。紅色寓意國家、奉獻、人文感;藍色代表科技、未來、時空感。
核心價值觀: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企業愿景/發展目標:
打造“一流重型工程裝備技術中心、一流重型工程裝備產業基地”,成為高端工程裝備綜合服務提供商。
經營理念:
以振興高端裝備制造業為己任,實現股東利益、企業效益和員工價值最大化。
十六字方針:
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航天傳統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
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
“兩彈一星”精神: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
載人航天精神: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企業精神:
團結爭氣、開放包容、創新求實、同創共享
人才戰略:
靠事業造就人、靠政策激勵人、靠文化凝聚人
質量方針:
體系為基 預防為主 創新求實 顧客至上
保密就是:
保國家秘密、保企業發展、保家庭幸福、保個人前途
安全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人為本、系統管理
言行規范:
組織決策、計劃管控、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按制度辦事、按規范辦事、按標準辦事、按程序辦事
團隊是“我們的”,不是你的、他的。
對人的態度體現素質
對事的態度決定成效
心態決定生命的品質
對人的態度——決定素質;
對事的態度——決定成效;
心態——決定生命的品質。
做人“平等、簡單、高尚”
做事“規范、嚴謹、高效”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并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現由總部、6個研究院、1個科研生產基地、13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毓?span lang="EN-US">7家上市公司。境內共有600余戶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F有職工14萬人,擁有包括8名兩院院士、200余名國家級科技英才在內的一大批知名專家和學者,且素質高、年紀輕的科技人員已成為企業創新人才隊伍的主體。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航天科工以“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為企業使命,從事著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航天科工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飛航導彈武器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制生產體系,導彈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國內領先,部分專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后為部隊提供了幾十種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裝備,創造了我國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史上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第一”,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并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等國家多個重大項目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航天科工著眼于“大防務、大安全”發展理念,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之路,憑借專業領域的技術優勢,深入實施“裝備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航天防務產業民用產業同步升級”的戰略舉措,在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軍民結合高技術產品。自主研制的防偽稅控系統、奧運安??萍枷到y、南水北調仿真系統、應急救援與保障裝備等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創新傳統導彈技術發展理念,成功開發“天網一號”低空慢速小目標探測與攔截系統、高空滅火裝置等“民用導彈”。服務國家經濟安全,努力打造“金稅、金卡、金盾”三大系統,并成功實現了從“大型活動安保”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系統工程的縱深拓展。重型特種車、電力裝備等重點項目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不僅實現了進口替代,而且部分裝備遠銷海外。在抗擊南方冰凍雨雪災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災害等重大自然災害過程中,在我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等重大活動中,航天科工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彰顯了強大的航天高科技實力和中央企業“頂梁柱”作用。
近年來,航天科工始終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經濟持續保持了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連續8個年度在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位列A級,連續兩個任期獲得“業績優秀企業獎”,連續三個任期獲得“科技創新企業獎”;榮獲多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在“2013年中國制造業自主品牌價值評價”中獲機械制造行業第一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承載著60年深厚文化積淀的航天科工,將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務院國資委部署要求,全面推進實施“1+2+3+4+5+N”轉型升級發展思路及戰略措施,持續提升航天科工的戰略地位、科技含量、績效水平和職工收入,努力在我國航天事業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中發揮好主力軍、生力軍作用,在我國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和智慧國家建設中發揮好突擊隊、先鋒隊作用,朝著早日建成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跨國企業集團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事業法人名稱: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企業法人名稱: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四院”)由原航天科工四院和原航天科工九院于2011年12月合并重組而成,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骨干力量,也是中央在鄂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四院總部注冊在湖北省武漢市,擁有總資產400多億元,在職員工約2萬人,成員單位32個,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武漢市、孝感市、遠安縣和北京市、南京市。四院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擁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獲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進步獎80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7項),擁有現行有效授權專利2583件。
四院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把鑄造國家安全基石作為首要職責,研制生產的多個型號武器裝備及特種車底盤先后參加國慶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閱兵。在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活動中,四院3型武器裝備及2型裝備配套底盤順利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
在發展型號產業的同時,四院堅持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積極融入地方經濟,按照“4+2+N”的發展思路,重點發展民用航天、激光裝備、天然氣裝備、特車及重工裝備四大重點產業,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支持所屬單位發展“N”個軍民結合特色產品。四院研制的快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快舟一號、快舟二號小衛星,首創星箭一體化技術,創造了我國航天發射機動能力最強和測試發射最快的記錄。近海臺風探測火箭系統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利用火箭平臺實施臺風探測,是國內首次直接獲取海上臺風內部風場數據。先后成功研發出世界首臺220噸多軸重型礦用車、國內首臺全路面救援鉆機底盤、國內裝載質量最大的自行式越野底盤、國內首臺600馬力重型牽引車、國內首臺國產化500馬力大功率液力自動變速器、國內首臺4千瓦和萬瓦固態光纖激光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四院(本部)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國家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重大貢獻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十三五”期間,四院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傳承“團結爭氣、開放包容、創新求實、同創共享”的優良傳統,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1+2+3+4+5+N”的轉型升級戰略部署和“五四三二一”的重大舉措,以建設武漢國家航天高技術產業基地為契機,以戰略性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及產品為牽引,以強化戰略地位、拓展戰略領域和提升創新能力為重點,著力開拓市場空間,搶占產業制高點,為全面建設“國內一流航天研究院”而努力奮斗。